在“山鹰计划”启航仪式上,友成企业家乡村发展基金会(以下简称“友成基金会”)创始人、理事长王平提出:乡村振兴是一场规模最大的、根植乡土的社会创新实践。
“山鹰计划”致力于培育具备变革意识与创新行动力的乡村社会企业家,通过发掘人才、系统赋能、长期陪伴与生态联结,助力他们如鹰般敏锐洞察、坚韧前行、志存高远,共同探索可持续发展的新范式,让乡村成为新时代社会创新的源头活水。
今天,我们怀着共同的热忱与期许在此相聚,一同见证友成企业家乡村发展基金会“山鹰计划”——乡村社会企业家孵化营”的正式启航。此刻站在这里,我心中充满了期待与敬畏。期待的是一群乡村创业者即将开启的成长旅程;敬畏的是“乡村振兴”这一时代命题背后,无数人以行动书写的坚守与创新。在此,我谨代表友成企业家乡村发展基金会,向各位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最诚挚的感谢!
回溯友成的发展历程,“人的发展”始终是我们坚守的核心坐标。我们始终坚信,“人的全面发展是最大的公益”——这绝非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贯穿于我们所有项目从策划到落地的灵魂理念。
2010年,我们启动“小鹰计划”,让满怀理想的年轻力量扎根乡村一线,在田间地头的实践中触摸乡土的温度,在与村民的朝夕相处中读懂乡村的需求;2017年,我们发起“猎鹰加速器”,为有志于用行动改变世界的社会企业家搭建起互助共进的平台,让每一份向善的力量都能找到同行的伙伴。此外,面向乡村青年特岗教师的“青椒计划”,为乡村教育注入鲜活动能;聚焦乡村女性赋能的“香橙妈妈”项目,让女性力量在乡土间绽放光芒。
山鹰精神
今天,“山鹰计划”的启动,正是这份使命的延续与深化。它远不止是一个简单的赋能项目,更是一套集发现、赋能、陪伴、联结于一体的系统工程。
我们要做的,是发掘那些扎根乡村一线、怀揣社会企业家精神、渴望用创新突破发展瓶颈的乡村创业家——他们是乡村振兴的“种子力量”;
我们要做的,是构建系统化的赋能体系,为他们输送知识养分、锤炼专业技能、链接优质资源、搭建展示平台,让每一颗“种子”都能获得茁壮成长的养分;
我们要做的,是践行长期陪伴式成长,与他们并肩面对创业路上的风雨,一同破解发展中的难题,让他们在前行路上不再孤单;
我们更要做的,是打造生态化的联结网络,让创业家之间、创业家与导师之间、创业家与更广阔的资源矩阵之间,建立起深度融合、同频共振的联结,汇聚成推动乡村振兴的磅礴力量。
在我们心中,“山鹰”有着清晰的画像:他们对乡村怀揣“非做不可”的热忱,愿意为这片土地倾注全部心力;他们对改变乡村现状抱有“非我莫属”的担当,敢于扛起发展的重任;他们对这个世界保持“不可遏制”的好奇,愿意探索乡村发展的新可能;他们对未来有着不随波逐流的选择,能在喧嚣中坚守自己的方向。提到“山鹰”,我们总会想到它身上最珍贵的特质——而这些特质,正是乡村创变者最需要的精神底色。
山鹰志向高远,即便翱翔于崇山峻岭之间,也始终朝着阳光的方向奋力前行,从不会被眼前的沟壑阻挡脚步。这正如我们的乡村创业者,他们扎根乡土却心怀远方,用坚定的理想照亮乡村振兴的漫漫长路,用不懈的追求书写乡村发展的新蓝图。
山鹰目光敏锐,能在茫茫山野中精准捕捉到细微的机遇,从不会被表象迷惑双眼。乡村的机遇,往往就藏在阡陌纵横的田间地头、藏在底蕴深厚的乡土文化里,正需要山鹰这样敏锐的洞察力去发现、去激活,让沉睡的资源转化为发展的动能。
山鹰更有坚韧不拔的品格,面对狂风暴雨从不退缩,哪怕历经挫折,也能一次又一次振翅起飞。我们深知,乡村创业之路从非坦途,会遇到资金的难题、技术的瓶颈、市场的挑战,但唯有这份韧性,能让创业者在困境中不放弃、在挑战前不妥协,一步一个脚印走向成功。
而最难得的,是山鹰的“反共识”能力——它不盲从群体飞行的方向,总能跳出既定认知的束缚,找到属于自己的独特赛道。在当下的时代,这份不随波逐流的勇气、这份突破常规的能力,恰恰是最珍贵、最稀缺的品质。
乡村振兴与社会创新
各位嘉宾,我想特别指出,“反共识”正在成为这些年的一个“共识”观念。其实,每当人类社会时代到了大的变化阶段,都有过这种“反共识”的现象。这说明,旧的共识已经无法满足时代的需要,因而必须被打破以建构新的共识。
我们正身处一个加速变革的时代,过去300年形成的诸多固有认知,都在被重新定义、重新构建。从全球视角来看,中国的乡村振兴从来不是一场简单的“建设工程”,而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社会创新实践。
它打破了“城市化即唯一发展路径”的传统共识,用实实在在的实践证明:乡村不仅是人类早期文明起源的故乡,更将是未来文明延续的重要栖息地;乡村振兴不只是出于道义的选择,乡村更能成为创造价值、孕育机遇的高地。长期以来,友成也一直在不遗余力地倡导社会价值,努力打破“商业价值最大化”的单一认知,如今,这份对多元价值的觉醒,正被越来越多的人理解和接受。
而对每一位乡村创业者而言,选择扎根乡村,本身就是一种“反内卷”的觉醒,是一种反共识的能力与勇气。这不是随波逐流加入同质化的竞争,而是主动跳出固有的思维框架。
他们敢于“做不一样的事”:把乡土间的特色资源转化为独具竞争力的产业,把代代相传的传统手艺打造成享誉市场的现代品牌;
他们敢于“不一样地做事”——用数字技术打通农产品上行的通路,让乡土好物走向更广阔的市场;用社群思维激活乡村治理的活力,让村民成为乡村建设的主人。
从这个角度来说,我要特别恭喜山鹰们,你们生逢其时。
各位嘉宾、各位山鹰伙伴,在这个加速变化的时代,在乡村振兴这场规模最大的社会创新实践中,让我们发扬山鹰精神,勇于创新,守正出奇,不负使命,也期待在座的每一位朋友和我们一起携手努力,并肩前行!
谢谢大家!
订阅我们的电子邮件与新闻把握最新行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