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成动态
首页>友成动态

“这只是开始的结束”|记猎鹰加速器第十三次成都集结

成都素有“天府之国”的美誉,初夏的雨水更为其增添了一丝清爽和舒适。2021年6月19日和20日,友成基金会“猎鹰加速器”项目在位于四川成都的博方社会工作发展中心和圆梦助残公益服务中心开展了主题为“未来已来”的线下集结活动,近三十名猎鹰伙伴、导师参与,友成基金会理事长王平女士也亲自参加了本次集结。

(根据现场笔记整理,未经各位授课老师审定)


(图:王平理事长)

#Preface#

丘吉尔在二战刚刚结束时曾经说过:“这不是结束,甚至不是结束的开始;或许,这只是开始的结束。”

时间的长河只会向前奔腾,当下转瞬即逝,而未来则近在咫尺。进入互联网时代,信息的传递、事物的演化可以仅在数毫秒的时间内完成,过去类似于 “规划未来”的话语似乎失去了些许意义——未来社会瞬息万变,充满了各种不确定性,而“后疫情时代”的世界则更加的动荡不安。

对于社会企业家,难以捉摸的乌卡时代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在更加复杂、激烈的社会运动之中,使猎鹰企业家们具备迎难而上、引领创新的心性和能力,是本次集结的目的所在。

(图:汪亦兵老师介绍本次集结主题)

“本次集结有三个关键词,分别是无用、未来和技术。但本次的‘无用’是确定为有用的无用,因为和第二个关键词‘未来’相关,‘技术’常常被认为是硬核的,但实际上技术是塑造未来的最大不确定因素。本次授课的内容从认知、创新形式和技术实现三个方面展开,对应了文明的三个层次:价值观、制度和器物”。猎鹰项目导师、友成研究院院长汪亦兵老师在开场中如是说。

因为疫情影响,许多猎鹰不能亲身参与本次猎鹰集结;但是疫情和工作都无法阻挡大家参会的热情,身在广东的Power- Solution创始人李霞、母乳爱创始人徐靓,以及登龙云和森林学校创始人刘璇等猎鹰伙伴通过视频会议向大家分享了近况,并观看了课程直播。

(图:猎鹰全体齐诵《大学》)

Day I

面向未来

王超:乌卡时代的企业战略思维

(图:王超教授)

王超老师是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管理学教授,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资深研究员,北京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兼职教授,研究领域包括组织学习与创新、社会治理、跨界创新领导力、国际发展与合作以及非营利组织管理与领导。此外,王超教授具有多年国际机构管理和领导经验,是一位集教研和实践于一身的学者,对未来社会中组织和人的发展有着非常深刻的思考。本次集结中,王超教授的授课主题就是“乌卡(VUCA)时代”背景下组织可持续发展所必备的思维和心性。

何为“乌卡”(VUCA)?VUCA代指的是Volatility,Uncertainty,Complexity以及Ambiguity。乌卡时代原本是军事用语,指的是美苏冷战和规模热战结束后,西方国家在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下疲于应对极端主义、分裂主义等非传统安全威胁的状态。乌卡时代后被广泛使用于社会和企业的管理中,意为我们正处于一个异常多变、不可预测的时代当中。《礼记·中庸》中讲到:“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任何组织都必须主动积极地适应外部环境和发展趋势的剧变,否则将会面临被时代淘汰的风险。

王超教授从厘清我们所处的“环境”以及我们所认识的“问题”这两个概念开始,阐释了乌卡时代我们所需要的战略思维。正如我们可以描述一块石头被扔出的抛物线,但却无法预测从手中被抛出的鸟的轨迹,乌卡时代的环境相比过去更加变化莫测、更加难以捉摸;新冠疫情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不断变异的病毒、更加复杂的人口流动,使得有效的防疫措施有可能不再是“围堵”,而是一场旷日持久的科研创新和社会治理之战。而相比过去“驯服性”的问题,乌卡时代中,我们面临的则是具有“顽劣性”的复杂问题。

王超教授也强调,问题本身就是一种社会建构,对问题的认识是非常主观的。换句话说,“问题”只是事物的一个方面,其对立面则蕴含着美好的愿景和无限的可能性。以“欣赏式的探寻”看待事物,以愿景为驱动、以问题为导向,才能在认识问题的同时,看到有利条件和发展机遇,并真正实现事物的发展前进。

生成性和反身性是乌卡时代顽劣问题的最主要特征。生成性指的是问题不断跳跃、变化的特性,而反身性指的是每个人既是问题的一部分,又是解决方法的一部分。以简单-复杂、顽劣-驯服形成的四象限分析表明,简单环境中的驯服问题可以用分析的方法,简单环境中的顽劣问题可以用迭代的方法,复杂环境中的驯服问题可以用权变的方式,而复杂环境中的顽劣问题就必须用共创的方式。

(图:应对不同环境下不同类型问题的方式)

通过共创的方式解决复杂环境下的顽劣问题是王超教授多年思考和实践得出的体系。

什么才是有效的共创呢?

首先,共创必须是多元主体之间平等的思想交流;

其次,共创必须要有一个合适的场域;

再次,要有一个特别有效的过程,尽快地形成闭环;

最后,共创还需要一些有效的工具例如头脑风暴、欣赏式探寻等等。共创需要真正地和他人发生共情和同理。

王平理事长对王超教授的课程感触很深。理事长指出,任何组织的创始人都胸怀愿景,但这个愿景并非所有人都能够理解;创业的路上往往是孤独的,但这不是问题,只要坚持下去,在现有的基础上将能做的事做到尽善尽美,在过程中影响和激发他人,就能慢慢地使少数人的愿景变为更多人的愿景,这也就形成了共创。理事长的总结,是对自身经历的感慨,也是对所有猎鹰伙伴的激励。

李大维:开源技术驱动下的未来社会企业

(图:“创客文化教父”李大维老师)

李大维老师是在中国创客运动的早期发起者和推动者,从1990年就参与了开源运动,被称为“中国创客文化的教父”。多年来,大维老师一直致力于推动创客在技术领域(包括硬件、软件技术,以及物联网平台)的开源创新,创立、参与了多个开源项目,包括中国首个致力于推广创客文化和开源硬件的创客空间“新车间”,史蒂芬·斯皮尔伯格的交互式多媒体项目,以及Facebook的应用设计等等。

李大维老师是从“话语”如何建构“社会问题”开始分享的。这个角度新颖、独特,常常在思考和技术相关的问题之外。但这个角度却如此重要,为我们提供了重新审视中国快速发展以及中国目前在全球范围内遭遇发达国家联合打压这一“复杂性问题”的视角,“在西方人眼里,中国才是乌卡的原因”,李大维老师如是说。

“话语决定了科技的性质”,“寨都”(同时也是“创新之都”)深圳、“老头乐”新能源车、传音科技,大维老师用一个个生动的案例,打破了西方构筑的保护话语,揭示了科技为所有人所用的本质。“创新就是把发明变成有价值的东西”,有着7个扬声器的“轰天雷”手机让在嘈杂施工环境中作业的建筑工人也能听音乐,有着超强纠错功能、价格只有大牌1/10的步步高让普通人也能看上DVD。科技并非那么高大上,它可以为处于各个阶层的所有人服务;科技也并非那么高门槛,普通人也能够应用科技创造出有价值的产品;创新是“我的亲戚在做而我也可以做的事情”。在作为大企业、大平台的“短头”之外,那些围绕不同人群的多元需求而进行创新的“长尾”同样值得关注。

“抱团,才有同路的小伙伴;抱团,大家才能互相参考。现在很多的创新是插旗子式的创新,但专利、版权只保护一件事情的做法,却不能限制想做一件事的想法”。大维老师用江苏沙集淘宝村的“开源”案例,揭示了技术的民主化可以产生的发展动力,鼓励创业者尽量地互相参考、学习和协作,而不是禁锢在单独的房间故步自封。

江苏沙集淘宝村,靠着制造平价版拼接家居,创造了百亿的致富神话,同时它也因地制宜创造了出了本土“开源”模式——在熟人社会里,用法律手段进行专利保护的模式是行不通的,村里调转思路,并设立了电商协会,招聘设计师设计家具,全村共享设计方案,以此解决有可能出现的问题。

在分享了开源的产品、模式案例之后,大维老师又分享了另一种开源的组织形式——平台合作社。平台合作社的产生是相对弱势群体在自身利益受到损害、自身需求得不到满足的情况下,以另外更加公平的平台/组织的方式做出的群体性的联合反抗。如美国德州的网约车司机为了更安全的乘车环境和更高的收入联合成立的共享汽车平台RideAustin,如为应对假冒伪劣产品问题而成立的消费者合作社“台湾主妇联盟”,等等。

劳动者合作社、使用者合作社、信用合作社、贸易合作社……合作社的形式多种多样,但核心是对价值提供方(而不是中间商)价值的保护。大维老师认为,在互联网共享经济背景下,合作社的模式能够“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用户价值”。“这是资本跟社区的竞争,但长期来看,社区是会胜利的,因为我们看到,很多的合作社已经存在了百年,而当时跟他们竞争的公司基本上已经销声匿迹了”,大维老师说。

王平理事长十分认同大维老师所倡导的开源理念。理事长说道,所谓“山寨”是不会影响真正的科技创新的,因为伟大的、变革性的创新并不是由商业利益驱动的,而是由具有强烈科学探索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发明家和创业者完成的;后者的发心是推动民主与科学的普及以及价值的普惠。

汪亦兵:通证公益的设想

(图:汪亦兵老师分享友成通证公益的设想)

在本次畅想未来的集结中,友成研究院院长汪亦兵老师为猎鹰学员和导师们展示了友成对未来公益的设想:通证公益。

汪老师认为,目前的公益作为社会发展的补充力量,尚不能满足人们的期待。人们一般只有在感受到了情感和心灵上的触动才会低频度地加入公益。这是因为公益行为在逻辑上是激励弱相关的,在规模上是碎片化的,在记录上是不完整的,无法转化为公益财富,无法体现个人行为的价值。

通证可以被解释为“可交易的权益证明”,或“价值的载体”。通证公益体系内,每个公益行为都将以资产的形式被记录、赋值、确权、以及交易。通证经济之所以能够实现公益的变革就是因为其具备的公正性和价值性;作为公认资产的公益行为记录可以被积累、被交易、甚至被继承,进而将市场的强激励相关性引入公益事业,促使全民长期、高频参与公益活动。随着公益通证的认可范围和交易范围不断扩大,公益通证的价值也将不断增加。

通证公益体现的不仅是技术对于公益事业的驱动作用,而更多体现的是在技术的承载下公益在未来社会承担更多社会职能的可能性:就好比货币的出现极大的方便了商业交易,通证加持下的公益将会成为驱动社会运转的重要的源动力;甚至在不久的将来,公益行为或许就会成为和劳动行为一样的价值创造方式。届时,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关系也将进入利他主义驱动的新纪元。

Day 2

回到今天

创变者马拉松是猎鹰加速器的招牌环节。每次线下集结,在地猎鹰都要作为案主组织一场讨论,并以角色扮演的形式让所有人参与其中,为案主建言献策。在“不分析、不评判、不下定义”的基础原则上,在学习了王超老师的共创原理和李大维老师的合作社案例后,猎鹰们对本次的创变者马拉松有了新的认识。本次创变者马拉松的教练为陈智慧老师;四川圆梦助残公益服务中心为本次的案主企业,这是一家专门从事无障碍旅游服务、倡导和研究的社会企业。

(图:熊红霞介绍致汇圆梦)

创始人熊红霞讲述到,残障群体是生活的旁观者,想去的地方无法到达、想看的风景只能听他人描述;而她的愿景就是为这些残疾朋友圆梦。她提出了希望在马拉松上被大家共创和讨论的两个问题。

在场的猎鹰伙伴和导师将自己带入案主的角色,设身处地地从商业模式、业务划分、组织定位、股权分配、团队管理等角度为熊红霞和致汇圆梦提供了实操性的建议。马拉松激发了猎鹰集体共创共享的热情,不仅让案主收获了突破发展瓶颈的宝贵建议,更锻炼了猎鹰伙伴们共情和同理的能力,更加增强了猎鹰共同体的凝聚力。

(图:猎鹰们导师、学员为熊红霞出谋划策)

宋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误区与雷区

(图:二届猎鹰分享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经验)

谈及未来企业的发展战略,就不得不提数字化转型的大潮流。第二届猎鹰学员、Agilebooster创始人宋凯作为互联网公益从业者,对于公益组织和社会企业的数字化变革有着丰富的实操经验和深厚的理解。本次集结,宋凯以学员和志愿者讲师的双重身份,为猎鹰们带来了自己在数字化转型议题上的经验和建议。

何为“数字化转型”?宋凯的阐释是,通过软件技术,基于云计算、5G通讯、物联网、人工智能,并采用互联网技术、信息化系统、大数据,帮助企业提效增质、提升组织的业务发展。在宋凯看来,不尝试数字化转型的组织是一定会被时代淘汰的,因为数字化转型的作用在于提升组织整体的运行效率、降低成本;这意味着组织能够提供更好服务或实现更高质量的产出,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企业和组织对数字化转型的认知中,误区主要来源于对数字化转型的消极态度和怀疑。宋凯认为,任何企业或组织都有不断改善、提升自我的需求;应主动、尽早布置数字化转型规划,降低团队学习成本、降低转型失败风险,帮助企业实现突破性发展,带来更高的长期价值。同时,宋凯也总结了数字化转型中的一系列雷区,警示着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明确业务需求和目标,坚守成本效益原则,调动所有部门和人员共同参与,从管理的高度完成数字化转型。

在如何实现企业数字化转型方面,宋凯强调,数字化转型规划应与企业发展战略相匹配,服务于组织的战略目标;同时,企业或组织应明确了解自身有哪些方面的数字化需求,并通过学习和迭代不断完善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成果;最后,企业也需要选择技术能力强、技术团队稳定、系统框架先进的信息化服务供应商。

(图:零慧秘书长为志愿者讲师宋凯颁发志愿者证书)

心灵对话:永不毕业

(图:心灵对话)

心灵对话也是每次猎鹰集结的核心环节。在这个环节,每个猎鹰都要分享自己的成长经历、遭遇的问题以及收获的成长。这不仅是一个觉知自己的机会,也是彼此产生连接的场域。这和王超老师在授课中提到的serendipity具有一样的力量。

本次的成都集结作为猎鹰毕业典礼前的最后一次线下集结,对于猎鹰们有着特殊的意义:两年以来,大家相互守望、共同成长,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项目有始有终,但是友谊地久天长;猎鹰总要展翅高飞,但猎鹰共同体是猎鹰永远的家。本次心灵对话中,猎鹰伙伴们纷纷表示:我们不毕业!

 “猎鹰加速器是一个宝藏库,每次集结都能够汲取营养;我没想到的、没想通的,大家一起帮我想到、想通。”

——剪爱剪纸·彭茂林

“我不想毕业;每次参加集结都是一次充电,一路上收获了很多友谊,有那么多前人带路、同行者陪伴,感觉事情没有那么难了。”

——约书亚听力·付晓

“猎鹰社群是个特别有安全感的地方,在这里大家共情-共理-共缘,关心生命,关心世界;本着真心做自己,潜移默化影响他人。”

——茶道新生活·吴垠

“猎鹰是最纯粹的伙伴。创业者很孤独,集结中的每一件小事,一句话,一个行动,都能给我很大的温暖。”

——致汇圆梦·熊红霞

“每次参加猎鹰集结都有回家的感觉,以后还要定期聚会,至于毕业,我会赖着不走的。”

——博方社工·邓富友

Conclusion 

结语

进入科技文明以后,人类社会最大的恐惧之一或许就是“焦土废墟式”的未来。未来已来,科技的发展趋势不可阻挡,但一个时代的沉浮却尚有变数。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本次集结重点关注未来和技术,不仅因为猎鹰的成长需要技术,更是因为时代的发展需要猎鹰:我们需要一群有着强烈社会责任感和同理心的社会企业家引领我们走向那个光明的、创新的未来。

乌卡时代是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随着第二届猎鹰加速器逐渐走向尾声,猎鹰项目也即将进入一个潜力与挑战并存的新阶段。但通过本次猎鹰集结,我们看到了未来的两个确定:第一,第二届猎鹰集体会永远在一起,相互支持、共同展翅高飞;第二,我们的猎鹰项目将不断迭代、持续升级,我们的猎鹰共同体将薪火相传、不断壮大。目前,第三届猎鹰招募工作已经开始,请大家保持关注。

浏览更多新闻稿
信息公开| 下载中心|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友成企业家乡村发展基金会版权所有并保留一切权利隐私保护 京ICP备16038099号-2

订阅我们的电子邮件与新闻把握最新行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