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成动态
首页>友成动态

绿色觉醒:气候变化下乡村女性的可持续未来——乡村女性绿色赋能启航计划启动

友成基金会自2015年以来,一直在乡村地区探索乡村女性经济赋能模式,已帮助23省221县2.4万名乡村女性通过电商、新媒体、非遗手工设计等技能,实现了收入增加和产业发展,提高了经济韧性。

 

但近年来,气候灾害和极端天气在西南、华中和华北地区日益频繁,严重影响了以单一农业为主的弱势乡村女性创业者,威胁了其稳定的经营和收入。国家应急管理部2023年9月公布的数据显示,过去5年我国农作物受灾面积平均值达到2.53亿亩。同年国务院新闻办指出:包括台风的影响,旱涝风雹、高温热害、低温冷害都是我们国家常年发生的灾害。每年因干旱造成粮食损失250亿斤左右。

 

 

而友成基金会通过对往期乡村女性经济赋能项目受益人的跟踪回访了解到,有65%的受益人表示农产品质量和产量极易受极端天气影响,她们的生产成本提高,收益却变少。

 

2024年,在摩根大通证券(中国)有限公司的支持下,友成基金会发起“乡村女性绿色赋能启航计划”,通过关注气候变化挑战下面临返贫风险的乡村创业女性,增强农村供应链弹性和升级农业技术等,帮助乡村女性扩展休闲农业的一二三产融合模式,助其实现收入增长,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从而为乡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注入新活力。

 

项目将在两年内为甘肃、贵州、云南、河南、安徽等地2,000名女性创业者,提供农业多元经营、气候适应性课程、休闲农业产业孵化等进阶赋能活动。还将通过手把手地帮助学员学习绿色产品研发、市场推广、资源网络搭建等实战性技能,助力乡村女性产业带头人顺利开启绿色创业发展之路。

 

 

 

2025年3月-4月,“乡村女性绿色赋能启航计划”首期项目在安徽省安庆市和甘肃庆阳市环县两地启动。安庆市地处长江下游,有着丰富的农业资源和水果蔬菜产业;环县地处黄土高原腹地,以粮食作物和苹果产业为核心。两个地区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产业基础完全不同,但女性创业者面临的问题却有着较大共通性:首先,源头种植特征明显,导致本地农产品位于产业链低端,营销推广能力不足,议价主动权较弱;其次,两地都有丰富的文化和非遗资源,却没有和产业发展结合;第三,两地的创业女性都表示受气候变化影响大,开始有意识做休闲农业,但是都处在初级发展阶段,业态单一,从内容到服务都不知如何发展。对于“乡村女性绿色赋能项目”的到来,两个地区的妇联和女性创业者们都表示出了极大的期待。

 

 

在报名阶段,项目组共收到了两个地区共235份乡村小微机构报名申请,最后筛选了100个机构的乡村女性代表参与。线下活动分为初阶课程学习和高阶实地教学两部分,课程内容涵盖气候变化下的绿色产品升级、休闲农业发展及营销技能及女性创业能力提升三大方向。首次开设《气候变化挑战下的休闲农业发展机遇与挑战》、《乡村产品的创新设计和绿色低碳融合》、《绿色家庭农场及升级》等课程,并由导师结合不同产业的女性开展“绿色产品设计共创”工作坊,手把手分组带领学员进行生态包装、绿色农产品开发等设计。同时,在《拥抱创新,释放女性领导力》的课程中,带领大家思考面对气候变化,如何向前一步,积极行动,打开创新思维来应对。

 

 

多样化的经营模式可以降低单一农业生产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安徽安庆班的李小玉表示,自己正在从事的葡萄产业作为三产中的源头产业,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自然灾害能力弱,自己一直在寻找能增强产品附加值的路径和多元化经营的方法,课程中导师针对性的全方位讲解对自己的启发很大。同时小组共创的过程中,从事不同产业学员的分享也让自己在农业多元发展方面打开了思路。

 

安徽安庆班学员 李小玉

 

而在大风“一年吹两次,一次吹半年”的甘肃,窦融的家里通过养猪和种植玉米实现生态立体循环农业。但干旱问题却始终是影响产业发展一道“跨不过的坎”。这次学习,打开了她线上销售的思路,AI的学习和运用也帮助她在产品设计、产业经营方面提供了很大助力。她希望通过绿色农产品创新设计与家庭农场升级,扩大生产。“当干旱来临时,我们就可以减少经济损失了。”

 

甘肃环县班学员 窦融(左一)

 

48岁的胡春霞,是安庆市保婴民族村瓜蒌基地合作社负责人。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洪水,曾将她多年辛苦打拼的一切席卷一空。坐在冲锋艇上的她从中觉醒,意识到“靠天吃饭”的传统模式已无法应对气候变化的不可预测性,要发展就必须要通过多元化经营发展,降低气候变化带来的风险。

 

瓜萎基地重建后,胡春霞吸纳周边因受灾生活艰难的妇女为合作社社员,让他们每月可以获得固定性工资,又能够早晚在家照顾老人、小孩。同时,打造瓜蒌育苗、加工、精品包装等农业特色全产业链发展。带动近百名乡村女性实现年增收8,000-20,000元不等。

 

这一次绿色赋能的学习,胡春霞希望通过吸纳新思路新技术,在产业、社区、文旅、技术多方面增强韧性,实现转型升级。“一直想把我们的瓜萎基地往民宿,休闲农业方向发展,却找不到方向,这次绿色赋能启航计划的学习,让我从科学的角度和鲜活的案例中打开了思路。

 

乡村休闲农业通常在乡村社区内部形成合作模式,如农民合作社、乡村旅游合作社等,这些合作模式能够增强社区内部的凝聚力和互助精神,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的挑战。“我希望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带领我们的乡村女性创造更多的可能。

 

安徽安庆班学员 胡春霞

 

五月风起时,陇东的麦子还未黄透,“乡村女性绿色赋能启航计划”第二批项目点将在庄浪这个风吹麦浪的农业县启动。依托于人文与手工业资源的休闲农业是对传统农业的补充,农民可以在传统农业受到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影响较大时收入不会受到很大的损失,从而保障自己的生活质量。

 

从事非遗麦秆画传承的文婧已经在翘首期盼。经她之手,原本焚烧污染的农业废弃物——麦秆,转化成为一件件精美艺术品,实现了自然资源循环利用与文化价值创造的融合共生。而“有手艺,作品难不倒我们,销售是大问题”的困境依然制约着合作社的发展。如何扩大产品的知名度,让更多的人了解麦秆画这项非遗技艺;如何升级合作社的运营模式,让这门手艺能够给当地妇女带来切切实实的收入,都是摆在眼前的问题。“希望通过学习,可以在非遗产品设计、营销、合作社运营、研学开发等方面获得更多指导。”

 

非遗麦秆画传承人 文婧

 

许多问题等待着解答,许多乡村女性也将跟随“绿色赋能”走向新的广阔天地。

浏览更多新闻稿
信息公开| 下载中心|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友成企业家乡村发展基金会版权所有并保留一切权利隐私保护 京ICP备16038099号-2

订阅我们的电子邮件与新闻把握最新行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