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导读
2025年4月12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可持续金融助力乡村振兴项目——中小微企业赋能培训辽宁庄河专场线下集中培训顺利结束,标志着本期项目圆满落下帷幕。友成企业家乡村发展基金会作为课程合作方,首次参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可持续金融助力乡村振兴项目,聚焦乡村人才推动产业升级,共同助力县域中小微企业赋能.
项目自2023年3月首次落地以来,通过“线上线下进阶式赋能体系+创业陪伴孵化+创业资源网络对接”的模式,为陕西西乡、福建古田、重庆酉阳、辽宁庄河4县156名从事县域核心产业的种养殖大户及合作社负责人提供产业人才赋能,课程以融合绿色农业理念、链接线上线下销售渠道为核心,通过挖掘在地文化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品牌价值,利用互联网及AI助力产业数字化升级,开拓多元经营新思路,为小微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全面的支持与策略。
创新激活在地文化
推动产业适应市场趋势
“男孩子戴龙尾,女孩子戴凤尾,戴在孩子身上驱邪纳福,健健康康的长大。”产品附加值的课堂上,庄河学员向大家介绍本地非遗习俗 “龙凤尾”的时候,神情满满是对孩子的美好祝福。在这个滨海小城,祈祝安康顺利的愿望还在于每一次祭海、打灰囤,而满载的粮仓和船舱,是人们最朴素的期盼。
项目走过的4县中,各自独特的风土养育着各自特色的产业外,也同样孕育着深厚的文化和习俗,例如西乡的三国文化、酉阳的武陵山文化……习以为常的产业带头人们埋头土地,用心在每一条生产线上,却忽略了本地多姿多彩的文化在市场上同样占据一席之地,吸引着更加广泛的消费者群体。“这次培训结束后,我想在包材的设计上也弄一些有本地特色的,让买到我家东西的人知道原来大连还有这么好玩的东西。”项目的到来用新的视角和创新的方法帮助县域挖掘在地文化,为产品赋予文化属性和情感价值,推动产业适应市场趋势,提高市场竞争力。
社会力量参与打破信息壁垒
AI助力小微企业提质增效
“以前只知道把AI当百度用,这两天印象最深的就是老师们一直在说遇事不决问AI,用AI写文案、做海报,一些本来打算花钱解决的事情,现在用AI自己就能弄,很实用。”培训后,很多学员反馈以前很少或者没有参与过这样的培训,从理论到案例再到实操,带着大家一点一点梳理自己的产业情况。而县域的创业者们面临的最普遍的问题正是信息渠道的不通畅,用传统的经验和方式并不容易获取市场趋势的变化、政策的调整,更遑论一些创新的模式和技巧。外部力量的介入打开了本地创业者的视野和格局,将AI等工具带到小微企业的日常管理、生产中,助力提质增效。
产业带头人反哺乡村,实现共同富裕
西乡学员谢珊在参与项目后,对未来有了更加明确的规划:她希望通过企业联盟,将西乡的茶叶产业做大做强,而持续改善茶农生活,提升他们的收入也同样是谢珊的目标之一。其他3县也同样涌现出像谢珊一样拥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带头人,在前进路上带动着一个企业、一个村庄、一个产业的进步和发展。在项目落下帷幕的时刻,导师李垒分享道:“我们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专业力量赋能这些乡村的创业者,让他们通过互联网的力量来让本地的老百姓致富。”
项目开展以来,为4县156名产业带头人提供了赋能支持,并分别筛选优秀学员在产品优化与品牌升级、线上营销与账号搭建等方面提供深度支持,最终产出1套产品品牌优化方案,其中包括1款Logo、2款产品新包装及详情页设计、1款产品卡片、20张产品主图;累计产出短视频206条、直播173场,线上成交订单820单,销售金额13450.45,新增客户2134人。目前西乡、古田、酉阳3县75%的学员已实现月均1142.36元的增收。
订阅我们的电子邮件与新闻把握最新行业信息